电话:400-023-4588
邮箱:admin@pw3000.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博体育“在他设计的每个建筑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影子,听到大自然的呼吸声。”说起大自然的丰富元素被应用于实体建筑的创作典范,西班牙国宝级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众多作品,当之无愧独占一席。在他一生设计的建筑作品中,有17处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处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建筑界的丰碑。
7月29日,为庆祝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西班牙雷乌斯市旅游局支持,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共同主办,西班牙雷乌斯高迪中心联合主办的“遇见高迪:天才建筑师的艺术世界”主题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亮相。200余件种类丰富的高迪展品,以别具匠心的展陈结构与光影手法,与首都观众首次见面,一展这位天才建筑师的超凡灵思。
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雷乌斯市一个铜匠家庭的高迪,自幼对手工艺的熟稔,让他擅于在空间中精准把握三维结构。
此次展览中,从高迪学生时代作品,到他日渐成名后的圣家堂大教堂、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等经典建筑,大量图纸、模型、建筑材料等,均有亮相。其中,高迪个人在建筑设计中所使用的工具、授权制作的复刻家具与工艺品、建筑历史照片、设计图稿、建筑影像资料、建筑灵感笔记等,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代表性建筑展品的线性呈现,更是让高迪“极力将曲线融入三维空间的建筑之中”的突出设计理念,在观众面前一览无余。
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稳定性,依赖于重要的承重结构——扶垛,往往被拼接在教堂外墙之上,呈现出棱角分明、方正平直、冷峻庄严的建筑特色。在高迪这里,这一交接部分则被彻底改造成了曲线风格,各部件由此组合成一道道连绵起伏的波涛,再将哥特式的几何窗式镶嵌在曲线之中,呈现出全新面貌的教堂建筑视觉效果。
高迪建筑设计生涯中的集大成之作——圣家堂大教堂,正是这一设计理念的突出代表,也是此次展览中的重量级作品。通过授权复刻的建筑模型与大量设计图稿,观众不难看出,整个教堂内外没有直角,也鲜有直线,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规则曲面,以抽象形态的曲线、抛物线、弧面等形态为主,不仅极大程度定义了建筑的造型,更巧妙塑造了光的呈现:当阳光透过圣家堂的哥特式玻璃花窗进入内部,光影的方向随着太阳升起而不断变化,整个教堂仿佛“充满了圣光、可以直通天堂”。
与哥特式建筑的教堂格格不入的风格,让这一作品成为今天的巴塞罗那市最为震撼的地标性建筑,也因为在高迪去世之前仍未完工,圣家堂大教堂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座“未完成”就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建筑。这一巴塞罗那市最独特的面孔,体现着高迪人生中的执念——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天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通过相应的展品布局、场景设置与装置互动,模拟了圣家堂大教堂内部因太阳东升西落带来的哥特式玻璃花窗光照变化场景。据策展团队代表李丽阳介绍,为完美呈现这位天才建筑设计师的一生,各个章节都意在呈现高迪不同阶段的建筑风格,配合设计出相应风格的展陈结构,如贴近阿拉伯摩尔风格的重复模块展柜组合、结构和光影效果双重还原的悬链拱形式通道、自然主义风格的门洞和展台等,希望借助合理的空间布局、巧妙的数字应用等策展理念与技术手段博体育,引导观众沿着观展动线逐一探索高迪各时期的建筑代表作,走近大师的真实世界。
圣家堂大教堂,为人称道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堂内部的Y型立柱,柱子在顶端不断分叉,如同老树根一样从下往上逐渐变细,最后化作枝条纵横的树木耸入天穹,天穹则被设计成花瓣式,当观众抬头向上张望,可以看见被几何形状分割出来的林中天穹,天穹上面遍布的大大小小窗体,可以让光线化为深浅不一的光斑照射在“树冠”上,犹如清晨投入林中的第一缕阳光,营造出无与伦比的森林氛围感,完美延续了高迪最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设计理念:创造有生命的建筑形态,赋予建筑以自然的灵性与“活”的气质。
如此在细节上倾心于模仿自然界生物造型的手法,在高迪的其他作品中屡屡出现:奎尔公园里的蜥蜴喷泉、米拉之家的波浪形外观等,既注重天然的造型,也追求自然的质感,其建筑表面总是保留着粗糙的质感,彰显出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高迪最引以为豪的建筑作品,恰恰是私人住宅米拉之家,也是最接近他心目中的“建筑该有的样子”,极具个性的图纸、门把、屋顶、烟囱等展品,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这座六层高的上千平方米豪宅,是现今各国游客到访巴塞罗那的必打卡之地,外形如同熔岩波浪,又似外星沙丘,整栋住宅完美的抛物线设计,让光线照进了每间屋子。
正是从“海”中汲取的灵感,让高迪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米拉之家。为保留建筑的天然质感,乳白色的石头砌出外墙,形成了波浪状外观;阳台栏杆的曲线扭动造型铁条,如同一簇簇海草;铁门充满着曲线,镂空结构仿佛海洋的泡沫;一层大厅内的天花板,不同瓷片贴出了大海的渐变色彩;顶层阁楼模仿出鲸鱼的胸腔,设置了三百道砖石连拱,每道拱的高度和弧度各异,为阁楼打造出宽阔的空间,也为屋顶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在很多观众看来,高迪是在挥舞着手中的曲线,以米拉之家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形制,创造出灵动的建筑。
“创作就是回归自然。”自然元素将高迪丰富的精神世界外化于具象的建筑形态及其细节中,也正是自然之美,在深深启发着这位建筑师的眼与心,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成为其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生于19世纪中叶的高迪,恰逢新艺术运动兴起的变革时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激发了科技、生活、思想、艺术等众多领域的相继变革,也让擅长绘画的高迪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探索自然美学的先锋运动。那时的他,像周围许多人一样,在西班牙国王一纸诏令“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时运之下,以及当地众多历史性建筑遗存的熏陶下,幻想着当上一名建筑师,也如愿在1870年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就读。、哥特和巴洛克的传统建筑风格构成了这位建筑师作品的底色,他本人也在众多元素催生的“新艺术运动”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结合东方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元素,融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出风格迥异的个人标签。
“建筑作品不同于画作作品,无法将建筑完整地呈现在展厅中,因此,富有沉浸感的光影,可以带给观众最直观的体验感。”李丽阳介绍说,展览在最后部分特别设置了光影厅,通过展览前中部分的引导博体育、陈列和说明,让观众逐渐了解高迪各个建筑作品的风格与创意,光影厅则将前述部分有关高迪建筑的解读作出串联与整合,有助于观众进一步增强感知印象,升华对大师作品的情感共鸣。
“建筑并不只是画画素描与脑洞大开,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有章可循的发挥,其背后需要数学、几何学、力学等基础学科做支撑,其次才是美学和审美情趣。”一位曾经3次到访巴塞罗那的观众表示,在这个展览上,观众很容易就认出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悬链线、射影几何学、洞学、光学等数学物理元素,也能感受到高迪在选择花岗岩、沉积岩、琉璃瓦、玻璃、金属等不同材料时的设计构思,这个展览相当于给了观众一个完整的世界遗产的结构框架。
然而,从大教堂尖塔顶端的海葵,到公寓屋顶外星人般的通风口,从初期的摩尔风格,到随后的新哥特式与新艺术风格混合,再到后期的自然主义风格……敢于将颜色、主题都大相径庭的区块进行组合拼接,顺便带上大理石装饰与碎瓷片镶嵌艺术,将自然中存在的扭曲、变形等融入建筑中,进行适度的夸张处理,可以说,高迪在建筑上进行的天马行空般创作,在很多初见者眼里,觉得荒诞不羁,甚至觉得建筑气氛怪异,也无法让当时的保守主义者很快接受它。但不可否认,高迪是幸运的,能够将他认为最美的自然形式博体育,通过建筑表达出来,不论是建筑外形的处理,还是装饰材料的运用,都源于他对建筑的理解,源于他对所有美的认知。
“我们建议观众沿着展览动线,依次观展,感受高迪建筑设计风格在每个阶段的变化,个人特色越发鲜明、色彩越发浓烈、结构越发夸张,观展情绪也会随之递进。”李丽阳称博体育,不同于电影叙事中相对连贯一致的呈现形式,策展和空间叙事,需要观众通过自发的行进博体育、理解后在脑海中形成情节串联,要做到各章节之间相互风格上的区分,同时在逻辑内容上予以串联,确实困难,在最后的光影厅,内容部分源自每个前序静态展示空间中提到的各建筑图纸、照片、影像,希望通过沉浸光影等手法,表现出高迪的设计过程与建筑内外部状态,营造出原建筑的氛围感,提升观众的视觉体验与参与感。
“高迪对自然主义和自然精神的关注,与中国道家美学所提倡的‘师法自然’不谋而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孙小兵认为,高迪用建筑歌颂自然、对抗冰冷工业化带来的速建房屋,对现当代建筑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也对中国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本土建筑路线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