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23-4588
邮箱:admin@pw3000.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博体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通四建获得江苏首个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来,南通建筑企业已夺得122座“小金人”,获奖数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南通“建筑之乡”品牌靓丽,“建筑铁军”闻名遐迩。作为兔年新春系列重要会议的重要部分,南通这次建筑业发展大会,酝酿已久、用意深远,再创南通建筑业黄金时代,誓言铿锵。
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墩遗址面世。考古专家发掘出了保存尚好的建筑木构件和柱洞遗迹,这是当时在长江北岸发现的最古老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几代“南通铁军”怀揣致富图强的梦想,以精良技术和过硬口碑,踏遍大江南北、勇闯雪域高原、远征海外市场,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
▲南通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鲁班奖工程饭店,南通市第四建筑安装公司负责施工。
然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近几年,在外部环境、行业发展和自身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南通部分建筑企业遇到一些阶段性困难。一时间,对于南通建筑业能否持续辉煌的讨论,广为关注。
——南通建筑业去年完成增加值830.3亿元、在GDP占比达7.3%,上缴税收101.7亿元、在税收总额中占比达13.6%,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五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连续跨过三个千亿大关,2018年跃居全国地级市之首,2021年突破万亿,去年达到1.1万亿元、在全省占比超过1/4,5个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超千亿;
——截至去年,全市拥有建筑企业5000多家,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企业433家、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南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倍多。
“建筑业不能垮,也不会垮。”春节前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南通团小组会议上,江苏省人大代表、龙信建设集团董事长陈祖新的观点,代表了南通建筑业主流人士的信心。陈祖新认为,建筑业作为富民产业要始终抓在手上,但同时必须痛下决心转型升级,“让建筑业焕发新机”。
建筑业发展到今天,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已经到了“不转不行、转慢了也不行”的关键阶段。如果不下定决心、背水一战、早转快转,南通建筑业就无法拥抱未来。
当前,南通建筑业“土建为主、一房独大”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而长期局限在房建、土建领域的重要原因在于,南通建筑企业在技术积累、装备水平、人才储备、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与不足。
去年8月,市政府曾专门召开全市建筑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博体育,提出推动全市建筑业发展的“五个一”设想。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反复论证,基本明确了全市建筑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重大任务、政策体系等等。
组建南通建设交通集团,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助本土民营建筑企业更好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南通“教育之乡”与“建筑之乡”的叠加优势,加快组建南通建筑工程联合产业学院博体育,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探索设立建筑业母基金,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引导各级金融机构把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投向建筑企业;
从国际市场看,“一带一路”倡议持续释放红利,据测算相关国家每年有大约6万亿美元的基建市场;从国内市场看,未来新型城镇化将有10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落地转化,南通建筑企业拓展长三角市场也将获得更多机会;从南通市场看博体育,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城市更新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必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要用新科技武装建筑业,让传统建筑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裕华表示,南通四建一直在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采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手段,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牵头建立“筑材网”电商交易平台,整合建筑企业、供应商和银行的优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等等。“我们将一直坚守主业,苦练内功、做精做强,持续提升南通建造品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建筑行业的力量。”对未来,耿裕华充满信心。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拿出了相应举措,增活力博体育、促转型。比如,加快培育一批市政、公路、水利等高等级资质企业;在城市更新、农房改善中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支持企业建设各类技术中心,加快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对标“万事好通”,持续打造高效、优质行业发展环境,等等。
南通建筑业写好“春天的故事”,不仅仅是南通自身的事。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学锋专程来通参会,为南通建筑业鼓劲加油,勉励南通广大建筑企业坚定信心,勇挑大梁,在引领和推动全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挑起大梁、扛起责任:“全国建筑业看江苏,江苏建筑业看南通,南通建筑业发展对全省建筑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流击水,敢为人先者胜。正是因为敢闯敢拼,才造就南通“建筑铁军”之美名博体育。而今,在转型发展的路口,唯有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才能全面汇聚起打造“新时代建筑之乡”的强大合力,再创南通建筑业黄金时代。文 记者朱文君